新聞資訊
我國教室教育照明設備現狀及未來改變方向
近視多發生在中小學階段,原因復雜。調查發現,學生們普遍反映目前教室照明集中問題在于,看黑板、使用投影儀有反光問題。還有學生稱,教室的燈光會閃爍,教室里的燈總是等到壞了才會更換。部分老師反饋:授課時,有時候黑板燈也會給老師帶來視覺上的不適感。
上海市教委裝備中心聯合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、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本市學校教室照明現狀進行了調研,此次調研涉及5個區20所學校的調查問卷,同時抽取2009年至2012年已完成改造的30間教室照明環境進行指標檢測。結果發現,學校的教室燈以格柵燈、熒光燈為主,黑板燈以熒光燈為主;學校教室每日用燈時間長,教室照明用量較大,一部分學校并無固定的更換或檢修周期,采用隨壞隨修的方式。學校教室燈具出現最多的問題是燈光閃爍、開燈時黑板會反光、經常需要維修等;對學生而言,超過一半的學生所在的教室每天開燈時間在4小時以上,大部分教室平時照明情況較好,光線明亮,色溫適中,但是也有個別學生反映上課時教室黑板有反光的情況,還有學生因為黑板反光而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。
針對學生看黑板以及黑板燈造成的不舒適眩光等問題,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研究員、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教育裝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沈英琪說,在全國調研中還發現,有的教室沒有設置黑板燈,或是使用了不達標的黑板燈。教室照明燈具中,黑板燈不僅是要照亮黑板,還要均勻無眩光,保護師生視力。
市教委教育技術裝備中心教育裝備質量管理科科長、上海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副秘書長、《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教室照明設計規范》修訂課題組負責人楊玉娟分析說,針對學生看黑板出現的反光問題、教師授課時黑板燈時而也會對老師造成不舒適眩光等問題,一方面需優化黑板燈的布局和光分布,提升黑板燈品質,使用眩光更少、舒適度更高的黑板燈;另一方面,學校需加強教室照明管理,明確教室開燈時間,做好燈具和光源的維護管理,及時監測教室照明環境指標,此外還為學校提供LED等新型燈具和技術建設指導。
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的“關于完善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機制頂層設計的建議”答復中,第五點明確表示將會推動加強經費投入和條件保障。
財政部、教育部共同設立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專項,從2019年起每年投入用于近視防控工作,并作為教育部一般預算項目。要求省級財政專門設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專項資金,用于開展本省份年度近視率核定、視力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、建設全國和本地區近視防控試點縣(市、區)和改革試驗區。
推動全國中小學教室照明設備改造工作,按照采光和照明國家有關標準要求,改善用眼視覺環境。進一步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,配備符合標準的可調節課桌椅和坐姿矯正器,為學生提供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學習環境。按照普通中小學校、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標準,落實教室、宿舍、圖書館(閱覽室)等采光和照明要求,使用利于視力健康的照明設備,努力使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100%。